11岁女孩入开平市中心医院13小时后去世

文章来源:手术后肠梗阻   发布时间:2016-12-20 0:21:14   点击数:
  

非江门日报社的内容传播载体

转载本报原创内容须获书面授权

特警

出动

7月6日上午9时许,医院的门诊大楼门口被数十人团团围住,当中有人拉起横幅,希望院方出面回应并道歉。最后还出动了公安以及两辆特警车,扰攘了一个多小时后,拉横幅的几人被特警或拉或抬上警车。而围观的群众并未散去,大家依然在讨论刚才发生的一幕。

“听说死了一个女孩,才11岁,而且读书很聪明,她的妈妈来找个说法。”

“奶奶、外婆都拉上车了,最后那个妈妈还是被抬走的。”

“太可怜了,说是星期一晚住院,星期二一早就走了……”

“我女儿死得很冤枉,只想为她讨回一个公道。”昨天下午,在医院楼下的空地上,死者苗苗的妈妈陈女士向记者讲述事发的经过,还原苗苗生命最后的四天。

生命最后四天

7月2日下午,苗苗身体开始出现不适,无胃口,作呕,由于症状较轻,当时并未看医生。

7月3日,苗苗出现发烧、呕吐的症状,上午在医院门诊看医生,当时医生初步怀疑是肠胃炎,但服药后情况并没有好转,依然低烧、呕吐。当天晚上,陈女士和家人医院急诊,怀疑是胃肠型感冒,进行静脉输液。由于苗苗当时还出现腹痛,医院给她做了一个腹部平片,检查结果为“未见明显气腹及肠梗阻之X线征像,建议密切随访复查。”

7月4日下午,苗苗的情况没有任何好转,医院就诊,进行静脉输液。吃药打针后,苗苗依然没有退烧,而且把吃的东西都吐出来,腹痛也没有缓解。于是当晚9时,医院看急诊,并被儿科收治留院。当时儿科给苗苗做了两项检查,一是测量血压,在测量了几次后,才测出血压,显示为80/52mmHg;另一项是头颅CT,因为当时苗苗额窦出现压痛,怀疑可能是额窦炎,不过头颅CT未见异常。同时,院方还开了一张腹部B超的检查单,安排苗苗于5日一早进行检查。当时,陈医院的病历给值班医生过目,该医生表示,中医院所用的剂量太小,于是加大剂量为苗苗输液,从晚上10时一直输到第二天凌晨1时。

7月5日早上6时,苗苗出现腹痛,嘴唇轻微发黑,于是陈女士赶紧叫护士,护士后来叫来医生,当时医生表示苗苗是因为几天没进食而出现不适,于是一方面为其吸氧,另一方面为其注射葡萄糖。为了让苗苗尽快接受检查,陈女士在8时到B超检查处排队为女儿进行预约,留下苗苗的奶奶照顾她。“我好痛呀,受不了,快要死了。”陈女士转述当时的情景道,听到孙女的呻吟,奶奶赶紧按铃叫医生,但是由于当时医护人员正在开会,按了两次铃后,依然没有护士到来,于是奶奶跑到医生办公室,“我孙女好辛苦,你们怎么不来呀?”随后护士和医生到病床前观察苗苗的情况,医生开了一支止痛针。但是当陈女士预约完B超,回到病房,此时已经注射过止痛针的苗苗告诉陈女士自己很痛苦。“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谎,我真的很痛!’”于是陈女士再一次按铃,护士到来后表示会叫主任来检查。随后儿科一名叫刘永昌的副主任来到病房,他为苗苗检查后表示怀疑是腹膜炎,马上为她安排腹部CT。

约8点半,苗苗离开病房,病床没推出多远,她突然表示内急想上厕所,于是家人带她到就近的病房借用厕所,但是她却什么也拉不出来。随后刘永昌医生为她戴上氧气袋和呼吸囊,联同护士一起将苗苗送到一楼的CT检查室。一路上,苗苗的外婆潘婆婆都跟在身边,并帮忙固定氧气袋。“当时她的嘴唇有点黑,我问医生但他没回答我,我想着医生在,应该不用担心。”潘婆婆说,刚到达CT室门口,她发现苗苗的嘴唇愈加发黑,再次问医生,这次医生看了苗苗一眼,说“抽筋,不要拍了。”然后为苗苗戴上呼吸面罩,一行人将她推回四楼。“在电梯口,我大声对等电梯的人说,抢救病人,大家不要进(电梯)。”于是众人为苗苗让出了电梯。在电梯里,由于抽搐挣扎,苗苗还不小心将氧气罩弄开。到达四楼,医生将苗苗送到儿科病区出电梯口的第一间病房进行抢救。进入抢救病房时,苗苗还握着外婆的手。“医生让护士去把机器推过来,然后开机,但就一会儿的时间,我听到抢救的医生突然说了‘停止了’。”潘婆婆激动地说,“接着护士又去拿针和其它抢救的东西,我不太懂。”潘婆婆说,本来病房里还有几名正在住院的患儿,此时护士将患儿和家属都劝离病房,她也只能在门口看到医生和护士轮流为苗苗进入按压(心肺复苏)。10:30,苗苗抢救无效,被宣布临床死亡。

潘婆婆说,当时她就站在这个位置握着外孙女的手

院方提供的《护理记录单》显示,苗苗是9:05分心跳停止,10:30宣布死亡

从入院到宣布死亡,只有短短的13小时

根据院方的《死亡记录》和《死亡通知单》

苗苗入院诊断为1、鼻窦炎?2、急性胃炎。

死亡诊断为1、呼吸心跳骤停,2、爆发型发肌炎?3、心力衰竭,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重症?

死亡原因为呼吸心跳骤停。

面对苗苗的突然死亡,家属都无法接受,他们不明白一向身体都非常健康的苗苗,为何会突然就这么走了。“今年新年我们到玉龙雪山玩,苗苗她自己都能爬上山顶,我都做不到。她身体平时没什么问题的。”陈女士说着又抹了一下眼泪。陈女士是一名小学老师,而丈夫杨先生则是一名外科医生,医院的救治过程,他们怀疑有不尽责之处,希望院方能够回应,但是双方没有达成共识,于医院门口的一幕。

今天春节期间,苗苗登上海拔米的玉龙雪山(图片由家属提供)

家属的质疑

1、7月5日早上,苗苗在住院部一楼CT室门口出现抽筋和嘴唇发黑的危急情况,为什么医生要选择将患儿推回四楼的儿科进行急救,而非同一楼层的抢救中心?在住院部旁的门诊大楼一楼有抢救中心,两地之间是平路,无须等电梯,可以让苗苗得到更快更有保证的抢救。

关于时间问题,昨天下午记者和杨女士以及潘婆婆重走了一次当天的路线。根据秒表显示,从CT检查室门口到四楼的抢救病房一共花了3分27秒;而翻看当天的监控录像,由于刚好有电梯,这一段路大概花了2分30秒。此后,记者和家属又测试了从CT检查室到抢救中心的路线,全程大概花了2分30秒,与当天回四楼病房花的时间差不多。家属表示,等电梯耗费的时间是难以估算的,全凭运气;而一直平路的抢救中心则可以一路小跑过去,可能还会快一点。

2、在儿科抢救病房里,没有任何抢救设备,需要护士到旁边的治疗室和仪器室里将设备推过来;另外当时该病房里还住着几名患儿,这里其实是普通病房,而非专业的抢救室。

3、抢救的医生在说“停止了”以后,才用各种仪器和针药大力抢救,此前连喉管都没有插。在患儿停止呼吸后再来抢救,还有什么意义?

4、从入院到宣布死亡,院方只为苗苗测量过一次血压,按入院时测出的80/52mmHg来看,血压明显偏低,为什么院方不再继续监测?入院的常规检查里包括心电图,为什么医生没有为其照心电图?苗苗早上出现嘴唇发黑,是血液循环不良的表现,为什么医生还不测量血压和照心电图?如果做了这些检查,或许能发现她的心脏出现问题。

5、苗苗的病情如此严重,为什么在病床前挂着“二级护理”的牌子?后来护士解释病历资料上记载的其实是“一级护理”,而床头的“二级护理”牌子是住院的孩子乱翻的。为什么这么重要的牌子可以乱翻?而且如果是“一级护理”,院方应该每三四个小时就为患者复量一次血压,但院方并没有这样做。

患儿床头插着“二级护理”的牌子(图片由家属提供)

6、事情发生之后,为什么院方一直没有正面回应,也没有安慰家属,只是让家属尽快在死亡确诊书上签字?

院方回应

昨天上午,医院时,医院医务科与开平市卫生监督所的相关负责人正在开会商讨事件的处理,并没有接受采访,让记者下午再来了解情况。

下午5时,医院的会议室里见到了医务院的周主任、关主任以及儿科的余主任,他们一同对事件作出回应。

1、关于家属提出为什么不是把患儿送到急诊室的抢救中心,而是送回儿科质疑,这医院的情况。急诊室里的是全科医生,对儿科的专业程度肯定不如儿科医生,而且急诊室里的儿科抢救设备也不如儿科专业。儿童所用的抢救设备大小以及药物都与成人所用的有差别,急诊室里的设备主要是适用成人,要抢救儿童,回到儿科是最合适的选择。

举个例子,一年多以前,医院的老院长在呼吸科住院,当时他也在CT检查室出现危急情况,医护人员马上将他送回六楼的呼吸科进行抢救,这是最正确的做法,因为呼吸科有最齐全的设备和药物以及最专业的人员。

院方表示,儿童使用的抢救设备与成人有差别,送患儿送回儿科抢救是最恰当的。

2、医院,极少会在儿科配备一个有各种仪器的专业抢救室,医院也不一定有独立的抢救室,因为配备一个抢救室不仅需要设备,还需要专门的人员。医院的做法是,将儿科最大的一间病房辟出来,平时专供病情较为危重的患儿住,如果患儿出现险情,就在病房里即场抢救。这个病房的空间大,离电梯口最近,而且就在摆放急救设备的治疗室和仪器室斜对面,一旦有患儿需要抢救,就会马上将急救车和急救设备推到这个病房。急救车里配备有各种药物和设备,每天检查两次,一有缺漏会马上补齐,并不会耽误抢救。“如果没有急救设备,我们怎么敢接收病患?”余主任解释道,至于为什么不把急救车和设备放在病房里,那是因为担心住院的小孩会不小心弄坏,反而不好。“医院,也很少会有儿科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就目前的条件来看,我们的配备和做法是恰当的。”他说。

院方展示急救车。急救车和急救设备就放置在抢救病房对面的治疗室,相隔只有约5米的距离。

3、患儿在CT检查室门口发现险情时,医生已经第一时间抢救,为她戴上氧气面罩。由于她当时出现抽搐,仍有呼吸,并不需要按压做心肺复苏。另外,即使患者已经停止呼吸,仍有可能抢救回来,这在以往有成功的案例。所以即使当时她已停止了呼吸,医生仍没有放弃,抢救了一个多小时。

4、首先,儿童的血压标准值有一条计算公式,血压标准=80+年龄*2,而且这个血压值在标准的±30以内都是正常的,以苗苗为例,她今年11岁,那么她的血压值在72-这个范围内都是正常的。她测出来的血压为80/52mmHg,考虑到当时已经发烧、呕吐几天,且没有进食,血压偏低是正常的。

另外,关于患儿是否有心脏问题这一点,至今也没有确诊。因为5日一早的抽血结果显示,有部分指标可能和心肌炎有关,所以后来医生和家属提到这个可能性。但是抽血是当天一早做的,结果出来时,患儿已经在抢救中了。“家属是因为我们后来提到有这个可能性,所以反推论证说我们没有提前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做相关检查。”余主任说,按照她入院时出现的症状,医生很少会考虑心脏问题,所以就没有做心电图。当然,如果一入院就把所有检查全做了,不管有没有必要,也许会查出是什么原因,但医院滥做检查了。至于是否与心脏疾病有关,这一点还需要尸检才能确定,院方现在也不清楚。

5、医院的护理守则,有明确的规定,“床头温馨提示卡除特殊情况外,可不插级别护理”。也就是说,医护人员并不是根据床头的级别护理来进行护理的,所有护理级别是记载在病历中,这是医护人员救治和护理的依据。患儿床头的“二级护理”是之前就插着的,可能是病房里的小孩插着玩,护士并没有翻动,并不是院方搞错级别。事实上,儿科所有收治入院的患儿基本都是“一级护理”,只有到差不多可以出院,才转为“二级护理”。

另外,根据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对于“一级护理”并没有“隔三四小时就测一次血压”的规定,与之相关的只有一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是否需要测量血压,医生会作出判断,并在医嘱上注明,由护士执行。

6、“其实抢救无效,宣布死亡后,我就向患儿的父亲解释了情况,一来表示慰问,二来告诉他大家已经尽力抢救了,但患儿还是突然死亡,这是大家都不想的。如果他觉得我们的处理有问题,可以去做尸检,或者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他也是医生,明白这些的。”余主任道,并不是非得院长亲自出来谈才算回应,他作为儿科主任,医院和他谈的。

另外,国家有规定,患者去世后,必须要两个小时内送离病房,送到太平间或殡仪馆。但是如果患者家属不愿意在死亡确诊书上签名,尸体是不能运走的,所以才会劝家属尽快签名,这也有利于之后的尸检。但是家属一直不愿意签名,下午2医院拉横幅,所以院方才报警,医院吵闹院方并没有报警,是因为同情他们的遭遇,希望他们在发泄后可以冷静下来。后来家属一直拖到傍晚5时多才签名,尸体才运走。

7、此外,家属一直提到参与抢救的“刘永昌”副主任,在医院病房中并没有发现这个名字,院方表示整个儿科都没有叫刘永昌的医生,当时送苗苗去CT室以及参与抢救都是儿科一名姓周的副主任。

6号下午,院方发布的新闻通稿

经过调解,目前双方都同意进行尸体解剖以明确苗苗的死因。据了解,尸检时间定于本周六上午,结果约一个月后公布。如有任何进展,本报将会及时跟进。









































北京正规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gfm.com/yfzl/4219.html